【讲座新闻】刘瑞国:新媒体时代,媒体职业人的转型与不转型

发布者:杨倩文发布时间:2022-11-30浏览次数:1092

(学生通讯员 郭梓璇)1126日下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举行“回望文波”优秀校友系列第五次讲座。讲座于腾讯会议线上举行,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00级校友、坚果新媒体广告公司总经理——刘瑞国担任主讲人,新闻学院教授吴玉兰主持了本次讲座。

刘瑞国本次演讲聚焦他十年财经媒体的工作和创办的自媒体的经历,其分享的相关思考与感悟朴素、真诚。

刘瑞国在分享讲座内容之前,回顾了自己的青葱岁月,有迷茫也有错愕,有缺憾也有不足,但幸运的是总怀揣着新闻理想。他坦诚地分享了他担任《共响》主编的校园办报经历,并用“武珞路114号的窄小与辽阔”来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互联网并不是十分普及的年代,自己经常会给好友甚至陌生的笔友写信,收信和发信地址是“武珞路114号”,这个地址不仅是一串小小的坐标,更是带着几分自豪与少年意气风发的小红旗般的印记。“窄小”是说首义校区的南门到北门,一袋烟的工夫就走完了;“辽阔”体现在图书馆中的浩如瀚海的书本和读物还有老师课堂打开的世界。他特别提到感谢学院老师“不惜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我们安排实习机会”,正是得益于老师们的推荐,在校期间他获得了从中央电视台到经济日报再到大连日报的实习,正是这些优秀的媒体学习到的经验,使得他迅速地成长起来,学习了许多的工作技巧,从而为他更好地完成自媒体的各项事务夯实了基础。

本次讲座刘瑞国以《新媒体时代媒体职业人的转型与不转型》为主题,聚焦他10年财经媒体和9年创办自媒体的经历,分享真诚思考与感悟:十万加的媒体村、大V、营销号、流量、反转,人人皆媒体的传播权力分散时代,以媒体为职业的人越来越多,还需要专业媒体人吗,专业媒体人应该向新媒体人学习什么?专业是不是媒体人的职业壁垒?媒体人的童子功是什么?结合这些问题刘瑞国谈到了许多新锐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一一作出了全新阐释。

接着刘瑞国从获悉与传递信息的能力、忠于事实的底线,跑得快、在现场、写得快、采得深、看得深等几个方面概括了一个媒体人应有的素质,他以现供职于《经济日报》的同班同学为例,认为“好的媒体人是祖师爷赏饭吃”,即超强地突破陌生的交往能力,活泼、热情、胆子大。一个和蔼可亲、气质极佳的形象,自然会为自己的采访交流增色不少。但“好的媒体人更是自己成全自己”,一个成熟的媒体人,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洞察力,坚持写作,特别善于“水溶于水”,即抛弃自我,不能端着,采访别人的时候不能抹不开面子,要真诚地去和人沟通。要善于借助平台优势 ,寻找大平台来提升自身实力。

刘瑞国强调在这样一个泛媒体时代,我们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业进行细分,即在“宽媒体”中寻找窄路。在找到自己个人的IP定位,可以从三个步骤入手,即个人优势、个人热爱、市场需求,找到这三个圈的交集,做出一个自己擅长的、喜欢的、能变现的个人IP

讲座的后半部分,刘瑞国结合自己创办的微信公众号——试物所,以《从汪小菲的21条微博里,吃瓜人看透了爱情的真谛》《一头特立独行的猪,想要出道》《川建国能否连任?我们在成都给他算了一卦!》等经典案例,分享了自媒体推广策划、文案表达等实践。“试物所”定位于“有趣、有料”。专注于“试”,分享各种各样的属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经过七年多营运,现已成长为成都顶流的头部自媒体,2020年孵化“苏坡试试”的零食品牌。


讲座互动环节通过回答相关提问,并以自己的经历提出善意的建议:“忘掉学历,忘掉专业,以一个学徒的心态开始工作。青年一代是有能力有思想的一代,前路是四宇辽阔,举目是星瀚壮阔,青年一代必将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云程发轫,万里可期。”吴玉兰最后总结:“感谢瑞国同学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对新媒体时代以及媒体人很专业、很真诚的认知,他对时代、对价值观、对职业理想的解读,相信也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编辑:王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