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发布者:杨华发布时间:2022-05-20浏览次数:10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作出指示,并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为了探索中国文化的源流,继承“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联合哲学院成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内容横跨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

在学科发展方面,本中心的成立及其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进一步拓宽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并结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和哲学院的师资力量和特色,在先秦两汉儒学、老庄哲学、唐宋诗词美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化转型、荆楚文化、楚地简帛文献等领域开展富有特色的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特质及其现代性、世界性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梳理和研究。在学校科研方面,一、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二、组织审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三、组织出版系列学术著作。四、普及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普及,进一步彰显我校的人文学科研究实力和责任担当。中心团队成员还要将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并编写出版教材,将中华传统文化课打造成全国高校“课程思政”中的示范性品牌课。

中心旨在充分调动我校优势的学术资源,争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加强我校人文学科与国内外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广泛交流和联系,促进我校人文学科建设,提高我校人文学科研究水平。中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探索中国文化的源流、特质和美学,以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为经,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为纬,以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为纽带,以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为重点,突出荆楚地域特色,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释读和阐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以期推动我校人文学科的整体发展,打造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适时推出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建设,开设“中国文化传统”“论语导读”“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史传导读”“红楼梦导读”“民俗学”“荆楚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文史要籍导读”等课程。倡导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学科建设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步提升。以科研为重点,凝练队伍,反哺教学,在学校开设通识课并编写出版教材,彰显我校传统文化的美育教学,扩大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由于本中心刚刚成立,目前已建立起以名誉主任熊召政为首的相关顾问团队;正在与合作方洽谈开办经费,初步确立第一个合作项目:《中国诗词文化中的长江图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