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朱西·塔慕布莱罗谈诗与文学:从Leo Spitzer的视角看中国新诗

发布者:康俊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次数:809

  (通讯员 赵依熔)1114日下午,由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主办的以“Leo Spitzer的文体评论和中国新诗”为主题的讲座在文波楼207教室开展。意大利汉学家,意大利巴勒莫市长中国顾问朱西·塔慕布莱罗(Giuseppa Tamburello)博士担任此次主讲嘉宾。新闻学院中文系教师张玉敏作为本次讲座主持人,带领新闻学子与朱西·塔慕布莱罗博士展开关于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新诗评论的对话。

朱西·塔慕布莱罗

以自身为例,朱西·塔慕布莱罗讲述了自己在开始接触中国文学时遇到的困难,引出理解中国文学的方法,进而谈到Leo Spitzer的文学评论。朱西·塔慕布莱罗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Leo Spitzer的生平并谈到他对于文学评论的独特见解。首先,“读懂他的语言,理解其语言风格,才能真正靠近作者,进入他的思维领域,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想法。”其次,通过不断的细读,探寻一字一句之间传达出来的信息,读者将从细节中看到文学的灵魂深处。朱西·塔慕布莱罗强调Leo Spitzer对于语言形式的重视,并建议学生们,在选择品读的作品是,应当从心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喜爱的作者和作品,才能从作品中有所收获。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朱西·塔慕布莱罗展开了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解读。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过程中,新诗的语言、文体在不同的文学家、作家眼里都大相径庭,而在这些不同中,又有一些规律可循。朱西·塔慕布莱罗罗列出樊增祥、陈衍、易顺鼎等文人的经典作品和相关事迹,对比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出新诗的特点。

在讲座过程中,朱西·塔慕布莱罗与在场学生密切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在最后解读胡适与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时,邀请学生朗诵新诗作品。同时,幽默通俗的言谈也使讲座的氛围轻松活跃。朱西·塔慕布莱罗以胡适的《两只蝴蝶》和郭沫若的《女神》、《天狗》为具体案例,深入分析诗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学精神,以小见大,由自身见解结合Leo Spitzer的文体评论方式延伸到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评析。

师生互动

最后,在场的学生提出关于中国文学与意大利文学的区别、现代诗与古体诗的不同点、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以及朱西·塔慕布莱罗的作品中表达的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朱西·塔慕布莱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耐心解答,一问一答之间,是文学的交流,更是思想的碰撞。

朱西·塔慕布莱罗1980-1983年先后留学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执教于意大利莱切大学、巴勒莫大学等多所大学。翻译并出版过芒克、多多、根子等中国诗人的诗集和高晓声等作家的短篇小说合集,有大量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章发表于欧洲、美国和中国各刊物。相信通过本次讲座的交流,无论是朱西·塔慕布莱罗还是在场的学生,对于Leo Spitzer的文体评论和中国新诗都有了更多全新的认识。


(编辑:廖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