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闻】吕红谈海外华人文学传播途径及影响

发布者:杨兴永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67

(学生记者 梁一凡)“红杉成片生长,但从未有任何一棵红杉倒下,因为每棵树的根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互相支持鼓励、汲取营养。”吕红从一张斯坦福红杉林的相片引入,带着学生领略海外华人文学的独特魅力。


主讲人吕红

55日晚七点,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在文波五楼会议室举办“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华文化传播途径及影响”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红杉林》美洲华人文艺总编吕红主讲,新闻学院院长胡德才主持。


胡德才主持讲座

吕红首先讲到《红杉林》杂志刊名的寓意。“红杉成片生长,但从未有任何一棵红杉倒下,因为每棵树的根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互相支持鼓励、汲取营养。”红杉树国家公园还被列入加州自然遗产。所以,以《红杉林》为刊名不仅符合地域特色,更象征着华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红杉林》这棵大树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接着吕红回顾了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全球化和移民大幅增长的总趋势下,东西方跨文化交流日趋重要,而华媒在推动华文文学创新与嬗变中发挥重要影响。她认为,移民经验的积累到文学的创作,是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时空跨文化的生命体验。海外华人文学发端于上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大批港台留学生赴美,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批大陆留学生负笈游学,形成了三代作家的创作高峰,其中的代表作家有聂华苓、陈若曦、於梨华、欧阳子、白先勇等。他们身上体现了一批海外学者难以割舍的中华文化根的情怀,也给后一批大陆新移民作家许多精神鼓舞及启示。众多学者亦肯定了其在文化精神上的突破。

之后她重点介绍了北美华文报刊与文学生态,追溯了《红杉林》创刊背景。在她眼中,《红杉林》是新兴文学力量的崛起,它聚集起一个有生气有活力的作家群,成为文学思潮的肇生之地。新移民作家在东西方之间自由穿梭、来回游走,扩展了文化交流融合的空间。


吕红赠送红杉林杂志

吕红还将《红杉林》杂志的代表作家作品与思想一一道来,客观阐述了《红杉林》创刊十四年来在北美华文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界的影响。她总结道:“《红杉林》以荟萃人文思想和艺术创作的精华、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以高屋建瓴、开放广博、兼收并蓄的办刊风格,不断获得海内外学者的好评。”

在总结环节,胡德才也肯定了报刊在海外华文文学传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同学们要做中华文化优秀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编辑:黄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