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孙春玉参加安徽大学2017年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

发布者:姚健发布时间:2017-11-24浏览次数:473

(通讯员孙春玉11月11日,安徽大学第五届“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安徽大学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学、研代表齐聚一堂,探讨新媒介背景下舆情与社会发展。我院余秀才教授与其硕士研究生孙春玉合作论文入选并受邀参加会议,余秀才教授因故未能出席,孙春玉代表导师出席会议。

本次论坛以“舆论新格局,传播新秩序”为主题,邀请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教授,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以及腾讯区域内容拓展总监陈博五位嘉宾进行演讲,论坛由安徽大学舆情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芮必峰教授、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教授主持。

李良荣教授以中国网络社会主流人群的变化展开了他题为“中国网络社会的结构反转与舆情嬗变”的演讲。“是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舆情,我这里所说的社会,就是指网络社会的结构。”

李良荣首先提出,中国网络社会正在从以“三低”人群为主流人群转向以中间阶层为主流人群。“三低”主要指低收入、低年龄、低学历,而中间阶层的人群则相对有较高的学历、稳定的工作和中等水平的收入。 由于主流人群的改变,网络社会的主流诉求也发生了变化,李良荣将这变化总结为“三高三低”,即“高发展效能,高个人奋斗,高生活追求;低政治效能,低政治关注,低政治表达”。与此同时,理性表达也成为网民表达的主流模式,这体现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组织的表达以及大量的视频传播上。“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当中,中间阶层成为主流的表达人群,三高三低成为主流的表达内容,理性表达成为主流的表达形式,将在数年内基本主导我们网络的舆情变化。”李良荣总结道。

与此同时,业界也注意到了这种主流诉求的变化和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作为腾讯的区域内容拓展总监,陈博从业界的角度阐述了用户变化所带来的行业趋势。 “打开新闻的方式已经变了,使用移动终端的人越来越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用户也来越难获取,老用户越来越挑剔。”与此同时,社交获取新闻的比重增大、用户信息需求大于交友需求、重度个性化阅读以及用户对于视野变狭窄的担忧等等变化,都引导着腾讯等业界媒体进行改革。 针对李良荣提出的理性表达模式,陈博也指出了腾讯所感受到的变化。查找违规信息的难度增大了,“现在很多网上的信息不再是以前的脏话,更多的是理性的探讨,所以一些内容我们也很难识别,无法根据关键词删除,因为不可见。”在“无视频不新闻”的时代,腾讯也开设了八个直播平台,并且与“快手”进行了合作。

“世界的演化的目标和手段就是连接,连接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个结果。” 沈阳教授在会上提出了“连接论”这一理论。他认为,当人与一个、一百个乃至十亿百亿个人连接时,这种量的变化将会带来质的变化:“一旦连接建立起来之后,就不会的满足于单一的连接形态。”他举出共享单车的例子,智能音箱可以使共享单车变成“电商推荐平台”、“婚恋匹配平台”,说明在一个基础连接当中,还可以不断叠加高维的连接形态。而这也与本人连接的强度和能力有关。 “连接论”的有一个原理认为,任何一种连接都需要依托平台。这种平台在不断地变化,从PC端到移动端,如今我们正在进入智能互联网和机器人的时代。因此沈阳做出猜测:手机将可能被智能眼镜、人工智能的问答系统和互联网的展示系统、衣服组成的物联网取代。

相对于沈阳在技术层面对连接做出分析,张志安教授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地理,对连接给出他的看法:“连接不仅是我们更多地往外拓展,连接还需要确定一种边界:外部的东西不能随便地闯入我的世界。我们在利用技术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政府更好地、科学地管理城市,而在于我们在这个城市当中是否能更愉快、更自由地憩息。”怎么才是一种好的憩息状态呢?张志安认为地理和空间非常重要。

网络时代不同于过去的报刊时代和电视时代,网络时代的人是移动的,信息流动彻底实现跨地理跨空间链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媒介与地理的关系。接着张志安展示了他所在的实验室做的“中国城市网民性格画像研究”以及“中国城市微博提及及其网络规律”等两个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他最后强调:基于地理所形成的时空的新的秩序的重组,是我们在今天认识新媒体、理解新媒体、研究新媒体非常重要的视角。

在李良荣教授指出了网络社会结构中主流群体的变化从“三低”人群到中间阶层,这些中间阶层由70后、80后和部分90后组成,他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阶层,有着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的特点。

“我们的舆情研究需要关注社会不同阶层的变化,以及他们之间不同关系的变化。”沈阳说。对此他提出了当今连接变化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们比较确认,中华民族将走向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跟中国人、跟世界之间的连接的一种变化;第二个特点即大的、新兴的技术已经到达临界点,包括人工智能、VR、AR,这些技术快速的演变。

随后单学刚也在演讲中对移动舆论场中新意见群体的崛起做出了探讨。根据人民网的数据研究,“新意见阶层”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他首先分析了微博的“金V”群体,指出了这一群体的特征、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金V’群体的娱乐化趋势明显,但是舆论引导力量不足。”与此同时,“金V”也存在着商业色彩浓厚,意见领袖缺位的问题。 其次,网红群体也在这几年迅速地生长起来,对此单学刚给出了他的四点管理建议,即建立网络直播监管机制,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引导个体在法律和社会公德范围内表达,让“积极网红”驱逐“粗鄙网红”。最后单学刚从澎湃、知乎、微博问答三个平台分析了在线问答平台与答主的特征与影响。

本届论坛立足当下,深切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发展现状及问题,为今后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余秀才教授及其研究生合作论文《社会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的传播规律与引导》以“罗一笑事件”为例,运用判断抽样的研究方法,分析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微博舆论传播规律。他们认为微博舆论的传播分为舆论的爆发、舆论的形成、舆论的消散和舆论的平息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主体在四个舆论传播阶段的作用,分阶段提出舆论引导的建议和对策。

据悉,我院积极支持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这是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环节。截至目前,我院研究生已赴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各类学术会议,领域包括经济新闻、法制新闻、影视传播等,开拓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培养了研究生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