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召开寒假社会实践答辩会:讲家乡的故事

发布者:胡桂锬发布时间:2016-03-13浏览次数:127

(学生记者 黄智)310日晚,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在文波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了2015-2016学年寒假社会实践答辩会。新闻学院分团委书记黄艳,辅导员张向飞、杨兴永,分团委副书记林治、学生会主席徐琛担任答辩会的评委。最终,刘樽团队和汪兰团队的项目被评为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成果”,吕倩倩、田晓杰等9人被评为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答辩会主要分为选手展示和评委提问两个环节,选手需在三分钟的时间内进行陈述,然后评委根据课题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问。选手在展示过程中,主要从选题背景、前期准备、调研方式、创新特色、实践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结合自己的实践报告,加以阐述说明。

评委观看学生社会实践作品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以“家乡”为主题,各团队围绕家乡文化,分别对农村年俗、孤寡老人、爱国教育、农村电商、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公益电影、传统吟诵等主题进行调研。

此次实践的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闻1402班的吕倩倩以延时摄影的手法,为自己的小镇拍摄纪录片,展示年俗文化。新闻1402班的田晓杰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在网络上展示自己为家乡拍摄的照片,在各个平台的综合阅读量过万,引发关注。获得最高分的刘樽团队,在长沙、仙桃和开封三地实地采访了十余位擅长吟诵的老先生、学者,获得了关于古音吟诵的第一手资料,并录制了吟诵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进行保存。

评委与选手合影

评委们根据各个实践课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也给出了相关建议。评委们认为,实践要有严谨的科学手段,得到的结论必须用准确的数据来加以佐证,样本数据要足够充分,不能以偏概全;实践成果必须是通过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能用前人的观点来代替。

本次答辩会同时也是实践能力与经验的交流会,现场有同学坦言,自己在这次会议中获益匪浅,从中学到了许多实践的方法和技能。(编辑:蒋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