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闻】陈荣强谈华语语系研究:海外华人与离散华人研究之反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09浏览次数:208

    (学生记者 陈茜语 武瑛港)12月8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陈荣强副教授受聘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校长杨灿明为其颁发了聘书。晚上7点,陈荣强在文波楼110教室为新闻学子带来主题为“华语语系研究:海外华人与离散华人研究之反思”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新闻学院院长胡德才主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娟、石溪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方时姣、新闻学院中文系主任姜金元、中文系教师肖画参加了本次讲座。

杨灿明校长为陈荣强颁发聘书

    陈荣强就自身经历开始,谈及海外华人研究与离散华人研究对“中国性”的阐述、解析的复杂性以及华语语系与离散华人研究的关系,并从“中国性”概念的起源、从海外华人研究到离散华人研究的过程以及从离散华人研究到华语语系研究的过程这三个方面谈了他对海外华人与离散华人研究的反思。

    陈荣强在讲座中

    讲座伊始,他就自己的华人身份——祖籍福建,生于新加坡,大学读于台湾,最后到美国读博教书,谈及他对“中国性”的阐述与解析。陈荣强首先谈及了他对“家”的理解——他认为“家”是中国,而这个中国,其实只是一个代号,理想化的民族的代号。他引用洪美思的话批评人们将国民身份同化并混淆认同性:想象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的种族所产生的是一种“中国性”话语中归化、虚构以及基于血缘关系和遗传的归属感。这无疑代表了华人团结为炎黄子孙的持久迷思,而周蕾提出的“血缘迷思”概念非常具体地反映了“血缘迷思”对离散族群自我体认的真实影响,因为它为他们生活经验的脱位和无根性的生活体验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

    讲座结束合照

    陈荣强谈到本次讲座的主旨是探讨海外华人研究与离散华人研究对“中国性”议题的反思,离散华人研究由始至终都在提倡本土文化与身份对海外华人的重要性。而他介绍了华人语系研究中海外华人研究理论,并且重新思考离散华人研究的可塑性,探究它与华语语系研究可能存有的学术上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个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参加讲座的周同学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离开国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华人华侨,可能以后我们也是其中一员。那么这个问题的研究对我们来说,也是十分有帮助的。”(编辑:蒋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