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意义
为生动展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浪潮下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崭新风貌,鼓励青年在技术前沿洞察未来趋势,在百业革新中感知社会脉动,从个体视角解读智能中国,特举办第二十一届“影像中南”文化艺术节。本届“影像中南”文化艺术节以“感知智能脉动,传递数智新声”为主题,邀请广大青年学子以先进技术为创作媒介,将对智能时代的深刻体悟与青年个体的独特思考融合为新时代的数智新声。本次大赛鼓励传播智能时代下真实、鲜活的中国故事,用镜头捕捉智能科技如何赋能生产、改变生活、驱动创新,让每位青年成为中国智能发展的记录者、思考者、参与者和传播者,通过艺术创作展现青年在智能时代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传递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之声。
二、大赛主题
感知智能脉动传递数智新声
三、参赛对象
全国各高校在校学生(含本专科生、研究生)
四、主办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韩新媒体学院
五、媒体支持
抖音、B站、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微信等
六、投稿时间
2025年9月20日至2025年10月31日
七、参赛作品要求
(一)作品题材
大赛作品要求以“感知智能脉动 传递数智新声”为核心,生动记录中国在智能时代浪潮下的深刻变革与蓬勃生机;鼓励青年从微观视角看宏观变革,表现中国在智能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展现科技之美、创新之美、智慧中国之美,体现中国在智能时代昂扬向上、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期待参赛者以镜头为“眼”,聚焦新时代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治理、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数字文化传承与创新、数据安全与法治、绿色智能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生动实践与深刻变化,用影像描绘智能技术赋能下的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二)作品类型
1.视频作品
(1)作品时长及类别:
时长均在30分钟以内;类别含微电影、动画片、纪录片、专题片、音乐MV、短视频(三分钟以内)等。
(2)作品规格
作品格式:MP4、WMV、AVI、FLV、MPEG2、MOV等高清格式
作品分辨率:720P(1280*720)或1080P(1920*1080)
可以选用H.264编码
2.摄影作品
(1)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主题与智能时代变革、青春创新发展等相关;
2)摄影作品单幅、组照均可,组照每组5-12张。作品颜色黑白、彩色均可;
3)参赛作品仅可做适当剪裁,适度对白平衡、色阶、对比度、色彩饱和度、锐度等进行调整,不得做任何改变拍摄原貌的合成、添加等技术处理,否则视为无效。
(2)作品规格
提交作品格式为JPG、PNG或JPEG格式,电子版像素不低于3000*2400/300dpi,冲洗版规格 8R/10寸,25.4*508px。
3.绘画作品
(1)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主题与智能时代变革、青春创新发展等相关;
2)作品种类:油画、蜡笔画、油棒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素描、速写、动漫、线描、装饰画、手工、版画、电脑绘画等均可;
3)报名参赛阶段要求提交作品的电子版,每人提交的作品数量不限。要求提交一张完整的作品图片;若作品创作中用到特殊手法或有其它需要细节展示之处,可再提供一张作品的局部照片。
(2)作品规格
提交电子版作品格式为JPG、PNG或JPEG格式,像素不低于3000*2400/300dpi。
(三)创作单位及人员
参赛对象为全国各高校在校学生(个人或团队均可)。为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平、展示效果,参赛者可邀请社会专业机构及个人(含专业艺术机构、影视制作机构、电视台及相关专业人士等)参与作品的策划、指导。
八、作品提交方式
(一)视频类作品
将作品、报名表及授权书电子版以压缩文件夹提交至xinwenmsc@163.com,命名格式为“作品名称+类别+学校+姓名”(提交成功以收到邮箱自动回复为准)。
(二)摄影类作品
1.按照规格打印出来,用专用袋封好,专用袋上需标明作品名称、团队名称和团队代表姓名,统一与“第二十一届影像中南大学生微视频大赛作品参赛报名表”“作品参赛授权书”一并寄送(报名表及授权书见附件)。
2.将作品、报名表及授权书电子版以压缩文件夹形式提交至xinwenmsc@163.com,命名格式为“作品名称+类别+学校+姓名”(提交成功以收到邮箱自动回复为准)。
(三)绘画类作品
第一阶段:报名参赛阶段
1.将作品用数码相机或高像素手机拍成照片,或用扫描仪形成图片,连并报名表及授权书电子版以压缩文件夹形式发送至xinwenmsc@163.com,命名格式为“作品名称+类别+学校+姓名”(提交成功以收到邮箱自动回复为准)。
2.将作品按照规格打印出来,将照片或打印件用专用袋封好,专用袋上需标明作品名称、团队名称和团队代表姓名,统一与“第二十一届影像中南大学生微视频大赛作品参赛报名表” “作品参赛授权书”一并寄送(报名表及授权书见附件)。
第二阶段:入围阶段
3.经过作品照片评选,入围参赛者提交作品原作。将作品用专用袋封好,专用袋上需标明作品名称、团队名称和团队代表姓名,寄送到“影像中南”大赛组委会处。
注:作品原作将在举办“影像中南”颁奖晚会时返还给入围参赛者;若入围者未能到场,作品原作将与奖杯一同寄送给入围者。
(四)作品寄送
寄送类别:摄影类作品与绘画类作品
邮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文波楼424)
邮编:430073
联系电话:027-88385065
作品邮寄时间:2025年9月20日至2025年10月31日。以作品寄送到达时邮戳时间为准。
注:一份报名表只需附一份作品,若同时提交多份作品,则按作品类别另附报名表,报名表与作品份数一致。
九、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立以下奖项,获奖者均可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荣誉证书及相应奖品:
(一)视频类作品
综合奖项: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单设奖项:最佳编导奖、最佳演员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各一名,入围奖若干
奖品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单项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入围奖颁发荣誉证书,不设奖品
(二)摄影类作品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入围奖若干
奖品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入围奖颁发荣誉证书,不设奖品
(三)绘画类作品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入围奖若干
奖品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入围奖颁发荣誉证书,不设奖品
注意事项
1.视频、摄影类、绘画类(电脑绘画)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2.本次参赛作品,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组委会及相关合作媒体进行电子信息网络传播;
3.为方便掌握大赛进程和通知,请关注以下平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官网
QQ交流群:1030299841(进群后请实名备注“学校+姓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影像中南”组委会办公室电话:027—88385065
联系人:陈怡然
邮箱:13790312940@163.com
地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波楼424办公室
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影像中南”组委会所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中韩新媒体学院
202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