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船头的瞭望者,让新闻更有力量 ——第十九届“影像中南”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

发布者:杨倩文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74

(学生通讯员 关晓彤 吴玲娜 冯经纬 莫天涯 张融蕊)1216日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的力量——第十九届影像中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南湖会堂顺利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张志安,《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姚曦,《新闻与写作》责任编辑王珏等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专家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首任系主任张泽萱,新闻系首任党组织书记刘先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老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晚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平台同步直播。

祖国的召唤:新闻人的使命在肩

社会是大海上的航船,记者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王子健、朱家仪、海云飞、张新林带来的朗诵《新闻的力量》拉开本场晚会的序幕。一句句“乃为记者”,一声声“新闻的力量”,再现了新闻工作者“以国为家,以爱为文,以天地为心,以人民为亲”的傲岸形象。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新闻人身披责任与使命之荣光,心怀尖锐而清醒之认知,以家国之重为使命,书写“烟火人间之百态”,跨越千山万水,庇佑正义光明。“吹响!吹响!吹响——”,学子的一声声呐喊是献给新闻工作者的深情礼赞,亦是独属新闻学子的内心告白,在时间的洪流中,不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与担当。

朗诵《新闻的力量》

“太阳在前方,正把我照亮,哪怕夜苍茫,我已有方向,我们是逐光的孩子,每个脚印都是一片阳光。”苏老师在大凉山的支教故事随之上演。片段节选自中南大首台原创大思政课舞台剧《逐光的孩子》,讲述了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支教青年以“走出大山、回到大山”的感人故事。支教青年苏老师从初到大凉山时的迟疑到最后立志扎根乡村的坚定,他在月光下教孩子们读诗写诗,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参加比赛,他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也在自己的心中抓住了光的影子。舞台上新闻学院师生独具匠心的表演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

舞台剧《逐光的孩子》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苏正民是我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作为《逐光的孩子》人物原型之一,这次他来到了现场,分享大山里的点点星光。同剧里的苏老师一样,苏正民也想带孩子们走出大山,武汉是他选择的第一站。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到长江大桥、武汉高校,苏正民带着孩子们在汉研学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展播。而视频外,苏正民的声音仍在继续,“我也希望能够带着新闻的眼光去走进生活,走进工作,走进教育,走进自己的过去,也走进自己的未来。”

苏正民

“我们阅读的声音,像大地一样辽阔,五十六种语言,阅读你啊,走向复兴的祖国。”新闻学院教师李纲、田园、肖迪、刘芳男连同金阳县灯厂中学学生与学院校友代表用激情昂扬的声调歌颂繁荣昌盛的祖国。一声声“阅读你,祖国”,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蕴藏对民族复兴的憧憬与追求。新闻学院教师、各地校友、金阳县灯厂中学学生,他们的声音在此汇聚、交织,共同表达对祖国的爱意。

朗诵《阅读祖国》

永远在路上:新闻人的漫漫征途

悠悠院史启征程,巍巍学府续新篇。新闻学院首任新闻系主任张泽萱、学院原院长胡德才与现任院长罗晓静接力讲述新闻学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动情回忆新闻人的漫漫征途。

1948年,中原大学在战火的胜利硝烟下成立,彼时即设有专门培养新闻人才的新闻系,面对“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节节胜利,新闻学子成为党的喉舌,为新中国的建立和跨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潮催生了新闻专业的正式成立。在学校及各大新闻高校、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新闻系得以逐步走向正轨,并一日千里向前发展。一代代薪火相承,一步步履践致远,她骄傲地说:“我校的新闻事业又迈向了新台阶,迎来了新闻专业发展的大好春天。”

张泽萱

二十载风雨兼程,二十载砥砺前行,二十载上下求索。今年是新闻学院成立的第20个年头,胡德才笑谈“20岁正是青春年华”。他为学院拟定“崇实求真、博文广义”的院训,在八字院训里寄托了对学院专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期盼。“崇实求真”,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新闻传播学科所坚守的第一信条;“博文广艺”,是对培养人才的人文素质的总体要求,也是学院发展人文学科的目标体现。20年来,学院不断吸纳贤才,改革发展,屡创辉煌。最后,胡德才也高度肯定了“影像中南”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各地新闻学子在此尽情挥洒青春,追逐梦想。

胡德才

七十五载光辉岁月,留存无数宝贵资源,激励后来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罗晓静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数字时代,新闻活动的面貌与新闻产品的形态发生极大改变,唯一无可替代的是新闻始终有爱和情感。新闻的未来必将交棒于青年手中,当下无数的青年人正在解答着他们自己的青春之问和时代之问。罗晓静期待青年学子的稚嫩镜头能在未来渐趋成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也伸出手去,“引导青年人勇敢地跨过山涧中的老桥,去追逐光、触摸光和发出光。”

 罗晓静

我骄傲我是新闻人:让新闻更有力量

从珠穆朗玛峰到世界屋脊,从武汉汽车展到《时间的朋友》跨年故事,新闻学院的2001届校友冯欣楠回首其从业生涯的精彩经历,深谙这不仅是其个人之幸,亦是媒体人之幸。她希望在场的新闻学子能够加入媒体人的大家庭,感受属于新闻媒体的蓬勃力量。

冯欣楠

“颁奖于我而言,是一次汇报的见证”新闻学院2008届校友刘晓杰在台上娓娓道来。从踌躇满志创新篇的职场新人,到十年写就312万文字的媒体工作者,再到武汉际上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表示,是新闻给予了他一往无前的力量。

刘晓杰

随着画面轮转,本届“影像中南”赛事入围作品被相继展出。视频、摄影、绘画等单元百花齐放,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新一代新闻学子的青春风采。

获奖者合影

“听过许多的演讲,而今天的讲述却非比寻常。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听到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无上的职责与荣光。”新闻学院校友代表、湖北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高校工作部主任张宇与学院学生王一博、邹骐臣、陈芷汀、罗静冉带来的诗朗诵《使命与担当》为晚会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朗诵《使命和担当》

“才经暴雨又风霜,走罢高原向海疆,心系苍生擎大爱,一腔热血著华章”,新闻人在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对言语负责,对画面负责,对真相负责,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本场晚会,不仅是一堂美育课,更是一堂思政课、教学改革课,将三尺讲台变为四方舞台,在光影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子践行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费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