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武和平长篇小说《铸剑》作品研讨会

发布者:杨倩文发布时间:2023-09-18浏览次数:674

(通讯员 杨倩文 学生通讯员 张融蕊 郑璐)9月16日上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武和平长篇小说《铸剑》作品研讨会”在文澴楼同声传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湖北公安文联副主席李培刚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研讨会分为开幕式,专家线下、线上主题发言三项议程,内容包括对作品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语言的深入分析。研讨会分别由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黄俊雄、院长罗晓静、中文系主任朱浩主持。

武和平,原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30年前,在他担任开封市公安局长期间,在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他和战友共同指挥侦破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特大馆藏文物被盗案,主要案犯全部落网,被盗文物悉数追回。此后,他被调任公安部,担任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被媒体评为“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贡献人物”。而这部新作《铸剑》便是其立足于职业生涯中亲历和听到的许多真实故事为素材,并结合多年的从警经验和生活感悟创作而成,讲述了年轻警察如何由青涩少年成长为真正为人民守护正义的职业警官的故事,书写了父子两代警察的曲折传奇经历,内容丰富而新颖,形象鲜明而生动,情节精彩、扣人心弦,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陈狮在致辞中对武和平《铸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中原大学诞生于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大学,而武和平的长篇小说《铸剑》也是一部蕴含红色基因的作品,二者在背景、原因、意义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从城市的联结、公安学的联结、文学的联结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解读。他强调,举办研讨会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良机,期望可以对推动公安题材作品的创新和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李培刚由文学创作的启示、文学作品的美事、学术交流的大事三件“事”引入,分享了他阅读之后的三点感受:铸剑就是铸魂、磨砺堪比握枪、火热点燃火种,并呼吁专家学者更加关注公安文化,为公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不断推动公安文学创作事业的繁荣和兴盛。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代表学校接受武和平同志捐赠的小说《铸剑》和《9·18大案纪实》光盘。

主持人黄俊雄表示,希望通过召开此次作品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公安题材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稳定服务。

开幕式圆满结束后,研讨会进入第二项议程。主持人罗晓静引用莫言、孔令燕、张策、丁临一等人在线上对作品的解读,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指出:“《铸剑》的作者是资深警官,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侦破经验与洞察世情人心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些经验与能力,使这本虽不是自传却有着个人丰富体验的小说,具有了内在感人的力量与惩恶扬善的道德教化作用。”线上几位专家的发言充分肯定了作品在当前重塑警察队伍形象,倡导英雄主义精神时代所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线下发言的过程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化编辑室副主任曾雪梅指出,《铸剑》这部公安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对父子警察的两代传奇热血经历,表现了人民警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因此从选题通过到最终发稿都得到了出版社的高度重视。作为责任编辑,她感谢武和平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信任,使他们得以参与《铸剑》从初创到面世的全过程,共同见证一部优秀小说的诞生。

原河南某政法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9.18”大案侦破立功人员魏振军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谈到武和平同志是他职业生活的“领路人”。他通过聚焦“积累、灵感、超然”三个关键词,讲述了作品主人公从热血青年成长为正义守护者的心路历程。为表达深深的祝贺之情,魏振军向武和平赠送了题为“铸剑”相关书法作品。

《人民日报》编辑、青年评论家张鹏禹发言指出,题材方面,作者在丰富性和典型性上下了大功夫,展现了公安民警除恶为民的精神,堪称“形魂兼备”的公安史诗;内涵方面,不同于其它小说简单的就案件写案件,该作品运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下时代变迁中公安事业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代代警察们的成长史中不变的精神内核;审美方面,作品语言爽利干净,具有坚实而醇正的文学质地,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人民警察生活的新路径、新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作家晓苏讨论的焦点在于《铸剑》作品的可读性,他解释了好读性和耐读性的概念内涵,并指出武和平在创作中对故事与叙事的关系、情节与细节的关系、纪实与虚构的关系三个方面的正确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涛捕捉到了《铸剑》具有纪实性、人性洞察力、哲理性三个特点,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对之进行深入解读,肯定了武和平将文学作品和真实经历相结合的高超创作能力,盛赞该作品写出了人民警察之魂。

湖北警官学院基础部副教授、文学博士张友文重温了武和平的公安文学创作之路,溯源其文学创作源泉和动力,阐明其推动公安文学繁荣、擘画公安文学蓝图的文学创作理想,指出其无愧为公安文学创作的标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韬光重点谈及地域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指出该作品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公安小说,为当代文化注入了一股雄浑的黄河之风。同时,武和平在创作中对人文风气、叙述方式、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四个方面的匠心雕琢,呈现其深厚的文学积累,显著提升了公安文学的内在品质。最后,他提出了深挖故事情节、用更加开拓的视野对全文进行修订的建议,希冀修订后的《铸剑》可以成为人民警察的思想录和成长史。

研讨会第三项议程,与会专家们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第二场主题发言。

原武警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少将军衔,现中央军委军事题材专家组成员陈胜利为解密武和平从“探案者”到“创作者”的跨界提供了两大线索,其一是完成了从以案说案到以人说案再到以案说人的蜕变,其二是对真实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弘扬。这两大线索使得《铸剑》脱离了套路化的虚假煽情,而是真正用真诚、细节和质感来打动读者。

湖北警官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全国公安文联文物专委会主席赵志飞高度肯定主人公鲁沂蒙崇高的警察形象,赞扬其文学形象的重大价值,并指出武和平在该作品中的创新之处,即以两代父子为主线,主人公意识流的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这些都使作品兼顾了宏大叙事下的细节描写,铸就了现实主义公安文学中剑胆雄心的品牌基因。接下来,他还吟诗一首,祝贺《铸剑》成功出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铁路公安局原政委,现公安部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讲述了小说主人公鲁沂蒙在父亲的引领下从毛头小子到成为高级警官的人生奋斗史,剖析了鲁沂蒙成功的五大密码:坚定的人生信念、不惧艰难的坚韧意志、追求卓越、忠诚为民、坚持真理敢于担当。这些品质为当下青年提供了借鉴,是引导当代青年励志成材的人生范本。

开封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模王伟回忆了三十年前侦破九一八大案的峥嵘岁月,坦言正是全国公安战友的协同作战、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国宝完璧归赵、案犯全部落网的重大成果。最后他向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鼎力支持警方破案的古城和江城人民表示衷心的谢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青年奖获得者吕峥提出作为公安文学创作先行者的武和平在公安文学创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作品《铸剑》通过追踪主人公鲁沂蒙机遇与挑战并存、梦想与现实同在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警察这支忠诚勇敢队伍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宏达叙事的壮阔与力量,堪称中国警察版的《人世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警察》作者程琳从引荐作品《铸剑》给出版社的背后故事讲起,充分肯定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并期待他再接再厉,在新作成功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再攀高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龚桂华谈到,武和平延续了“讲好故事、把好故事讲好”的传统,摒弃了传统的“主线-支线-主线”叙事方式,但这并没有削减其作品的故事魅力,他利用一个人物将故事与宏大主题串联起来,独树一帜,使作品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给公安文学创作和公安艺术形象塑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武和平致答谢辞。他首先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及莅临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坦言其创作初衷是为警察画像,让读者们可以走进警察的内心。多年前,警营的火热斗争生活让他选择拿起手中的笔,试图“跳出公安写公安,透过皮相写灵魂”的写作思路,以形形色色的案件作背景,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其心路历程和精神体验,并以文物大案作为压轴戏,描写警察职业群体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智勇双全的斗争艺术和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呼吁更多的优秀作家深入警营,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唱响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正气歌,讲好警察故事,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公安文学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