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倩文 张融蕊 张睿婕)5月2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了纪念潘梓年诞辰13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思想与实践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潘梓年研究中心承办。论坛主题为“重温潘梓年新闻思想,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事业发展”,涉及潘梓年党报思想研究、潘梓年新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潘梓年学术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思想与实践等议题。
论坛现场
21日下午,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话潘梓年新闻宣传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辉煌历程。潘梓年长子、原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总经济师潘新伯,潘梓年之孙、潘新伯之子、中信正业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潘丹云,《新华日报》首任总编辑华岗之女、国家首批专利代理人、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华景杭,《新华日报》首任总编辑华岗之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祁大钧,《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所长,高级编辑、教授、作家赵剑波作为嘉宾受邀参会。本次论坛由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罗晓静主持,副院长朱恒点评。
研讨会伊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致辞,他向莅临参会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侯振发指出,从百年党史看,党的新闻事业始终与党的伟大事业相伴相随,正如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所形象表述的:“新闻宣传工作与整个革命事业就像是齿轮、螺丝钉与整部革命机器的关系。”他强调,今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5周年,恰逢老校长潘梓年诞辰130周年,通过重温中南大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潘梓年校长的杰出贡献,能够守正创新、再增干劲,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华景杭女士向学校捐赠华岗同志相关著作,赵剑波先生向学校捐赠《江苏报业志(1978-2008)》《新华日报简史(1938-2023)》等著作,并简要介绍了所赠书籍。华景杭分享道,父亲华岗一生所著文献共计两百多册,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他的著作也能鼓舞当代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补足信仰之钙。赵剑波谈到,《新华日报》与中南大拥有一位共同的前辈,“潘梓年是我们的老社长,也是你们的老校长,我们就像亲如一家的兄弟。”
潘新伯以《传承红色基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念潘梓年诞辰130周年活动上的讲话》为题,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本次论坛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自己从小就受到共产党员父母的熏陶,在求学的每一个阶段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充分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砥砺奋斗才造就了今天。他寄语当代中国青年,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传承赓续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
华景杭以《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努力实现革命理想》为题,回溯了父亲华岗的革命生涯。她指出,《新华日报》创刊时期,潘梓年任社长,华岗任总编辑,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彼此配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新华日报》就像一盏明灯,冲破了国统区的黑暗,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她提到,向中南大捐献华岗著作,正是希望更多同学能有机会了解先辈们的革命思想,继承遗志,将我们党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赵剑波以《团结抗战的一支军队——潘梓年新闻思想简述》为题,指出“团结抗战的一支军队”是潘梓年新闻思想的核心,并从潘梓年党报刊新闻思想、潘梓年一般新闻思想两方面论述其新闻思想构成,用“六性”“四原则”对潘梓年新闻思想作出高度概括:“六性”即党性、时代性、斗争性、人民性、阶级性、真实性,“四原则”即民族原则、团结原则、集体原则、忠诚原则。此外,他从《新华日报》的诞生、领导、抗争三个维度切入,厘清《新华日报》发展的历史脉络,阐释了潘梓年与《新华日报》之间的密切联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徐敦楷发言,分享了潘梓年在新闻界、教育界、学术界的三大“开山之作”。其一为《新华日报》,在潘梓年的领导下,《新华日报》与限制我党声音的国民党斗智斗勇,用巧妙的方式向国统区和沦陷区人民揭示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破除了国民党妖魔化我党的骗局。其二为中原大学,1948年中原大学成立后,潘梓年被任命为副校长并全面主持工作。他指出,潘梓年从引进人才、迁址、转型三方面为学校长足发展奠基。其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54年潘梓年创办专业学术刊物《哲学研究》,成为推动中国哲学研究事业和团结全国哲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王文贵以《潘梓年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的报刊实践及其历史贡献——以<群众>周刊为中心的考察》为题,论述潘梓年创办《群众》周刊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作的贡献。他指出,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政治理论刊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与抗战胜利的必然性,总结整理全国各地抗日群众运动的经验教训。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研究生相里明霞代为宣读了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的研究论文《重温潘梓年红色新闻思想》。该文立足潘梓年在《新华日报》的新闻实践,从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灵魂、价值导向、组织保障、动力源泉四个角度切入,回顾了潘梓年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思维的故事,重温其红色新闻思想,从而进一步明确现代社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指明前行的方向,更好地推动新时代舆论工作的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事部副部长于方以《潘梓年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特点》为题,指出要在党的发展历史下研究潘梓年的新闻实践与思想。他用“四个坚持”概括潘梓年的新闻实践与思想特征,即党报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宣传与统战相结合,具有高度启发性和凝练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教授阎伟探赜1948至1954年六年间潘梓年在中原大学的工作档案,总结中原大学的实践精神与中国化的办学理念。他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中原大学“实践”精神的起源,中原大学的“中国化”办学理念是走群众路线、办工农教育、亮民族气派、树中国作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秦琼以《潘梓年政论文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为题,指出潘梓年政论文的特点:关注问题多,但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写作;根据读者特点写作,短小精悍;思辨性与逻辑性强。她提到,潘梓年的政论文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继承并发扬了我国报刊的政论传统,为我们窥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窗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辅导员孙林红以《潘梓年青年工作思想及实践》为题,回顾潘梓年一生的教育工作经历,指出潘梓年是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引路人、榜样人。她提到,潘梓年经常走进青年群体与之交流探讨,通过新闻媒体发表关于青年工作的新闻报道,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研究生龚子雯以《论潘梓年<文学概论>的思想来源》为题,指出转化西方文学理论的自我建构、中国化的路径两大来源。她分享道,潘梓年的《文学概论》博采众长,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起到了示范作用。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基于自身对该研究领域的认识,从多方面对潘梓年新闻宣传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与伟大成就、宝贵经验与现实启示、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理论方法与思想探源、史料发掘与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朱恒就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做了点评。他表示,本次论坛真正做到了人文性与学术性的结合,潘新伯与华景杭的发言以前人视角,带领在场晚辈领略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又鲜活的一生;本次论坛呈现出集中性与丰富性统一的特点,与会嘉宾发言涉及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潘梓年新闻思想与实践的方方面面;本次论坛体现了缅怀与赓续的统一,追昔抚今也是本次论坛意义所在,潘梓年新闻思想与实践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党性原则,正是当代青年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的不竭动力。
在热烈的氛围中,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