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杨华发布时间:2019-05-10浏览次数:307

59日下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在文波五楼会议室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本次活动是5月支部主题党日“弘扬五四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要内容。

学习会上,全体教师集体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随后分支部进行学习讨论。各位老师围绕讲话精神,结合教书育人实际踊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罗晓静:“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家国情怀,坚定远大理想抱负、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培养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追求的时代新人!

  

阎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规范教学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陈国和: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以一流专业评估为契机,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使其拥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育松:高校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积极地、主动地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些思想观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周德梅: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为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堪当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应是我们自觉的岗位责任!我们要将“五四”精神化为教育思想的灵魂,培育新时代青年热爱祖国、热爱党、忠于人民,坚定志向,增强使命和担当意识,培养开拓创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追求的时代新人。

  

帅锦平:作为高校教师,关心爱护即将步入社会青年学子是老师义务和责任。育人,德为先。通过言传身教在学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是正确的途径。言传,即是教学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体现社会正能量。身教,举止得体,不违背社会良序,亲和慈爱。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高校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形象。所以,教师的职责不可不是十分重要的,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值得大家深思。

  

韦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高校教育工作而言,在具体的教育和教学中,应时刻将立德树人放在心头,让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学什么等问题;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他们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肩负的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重任,让他们的知识体系建构和学习计划安排能够充分围绕这样的使命和重任来进行。这就意味着,不仅要使他们对其专业学习秉持敬畏之心,而且要多视角、多方位地建构宏阔的学习视野,要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和审美,绝对要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督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让他们能将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精神塑造充分融合,使其培育出坚韧昂扬的气质风貌,能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正面的力量。


  

朱恒:要将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首先是引导学生去除功利心,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尤其是读一些经典原著,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反躬自省,才能自觉地进德修业,真正前面提升自己,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为物所役。其次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如果成人尚且不能,何来全面发展?最后要尽量为青年一代提供较为宽松的时代环境,鼓励青年大胆尝试,允许青年犯错,在奋斗中前进成长!

  

李纲:培养青年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等技术性元素,更要把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价值性元素放到核心位置,注重引导青年把握科学的成长路径,组织青年委员与青年分享实践经验,为更多青年在实践中释放创造活力、锻炼成长提供组织化平台。

  

刘成敏:作为高校教师党员,应该自觉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

  

甘勇: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取消高考,学校一味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貌似很重视培养“合格劳动者”。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开展定期的“学农”“学工”活动。结果是国家教育水平下滑,科技水平落后。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天沉浸在书本知识学习中,很少参加劳动。这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中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知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经受过劳动的艰苦锻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怕苦怕累,难以坚持,参加工作以后仍怕苦怕累,不敢担当,不敢开拓进取。因此,偏废德智体美劳任何一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张玉敏:文学专业的学生要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沟通表达、应用文写作、创意写作、文学作品批评鉴赏等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用高尚的人精神情操去影响和鼓舞学生!

  

殷璐: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学的广阔世界,与大师相伴,与经典为友,既锻炼专业素养,同时还接受美感熏陶,提升心灵境界。另外,根据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与创造力,锻炼他们的敏捷思维,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人生发展的方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朱浩:首先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同时不断地发现自己、寻找自己、突破自己,将社会主义事业和个人志向结合起来。其次要在阅读中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学的批判精神。阅读不仅可以学习到具体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受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熔铸,从而成为自己成长的养料和资本。举个例子,对古代经典的阅读和了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养,但经典阅读之目的,并不是要求同学们都要信而好古,那么目的是什么呢?是培养阅读古籍能力,是加深对古典亲近感,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研读古代经典文本的同时,知晓古代经典在书写中“层累”造成的复杂的历史面貌以及背后的政治、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