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丹妮 唐孟)10月19日上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湖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长江文学周·青春诗会”系列活动之“长江文化视域下的地方性写作”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文波楼510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蔡家园主持。
会议上半场,蔡家园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与嘉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狮发表讲话,期待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交流,共同为繁荣湖北乃至长江流域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余秀才致辞,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长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地方性写作”的路径创新,开拓新的视野,贡献新的思考。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古新功发表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多方协作、推动湖北文学事业繁荣提出期望与建议。
在下半场的专题研讨中,主持人蔡家园首先就“长江文化视域下的地方性写作”这一主题进行了题旨说明,明确了讨论方向。《中国作家》主编李云雷提出,应以“地方性写作”和“长江文化”为关键词,打开切入问题的新角度与新路径,从而深化对当代文学重要命题的探讨。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明全提出地方性写作和长江文化结合有助于拓展视野,他同时强调,长江文化能让我们从生活层面扩展到文化、文明层面,通过地方性经验通达更广阔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徐刚则认为,地方性写作旨在抚慰现代人的文化乡愁。之后,刘波、梅兰、程韬光、李宗荟、叶李、阳燕、吴佳燕、李汉桥、周聪、王仁宝、窦金龙、蔡俊、李海音、徐迅、余存哲、韩明明等专家相继发言。
学者们围绕地方性写作的理论内涵、长江文化的精神标识如何赋能文学创作、新时代地方叙事的创新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发言各具特色,观点鲜明,思考深邃,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国和教授作学术总结。他系统梳理并点评了各位专家的核心观点,认为本次研讨会有效拓展了长江文化研究与地方书写的学术视野,对未来相关领域的创作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界和创作界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对话平台,也进一步巩固了学校与湖北省作家协会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为推动长江文化带的文学繁荣与学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