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辉波教授

时间:2024-12-06浏览:10

性别:
籍贯: 湖北省襄阳
民族: 汉族
职称: 教授
导师情况: 现当代文学、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创意写作,儿童文学,影视创作
个人简历:

1996.09-2000.06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生;

2018.09-2021.06 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舒辉波,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童话、非虚构共40多种,代表作有《梦想是生命里的光》《逐光的孩子》《城市之光》《听见光》《天使的国》《老狼老狼几点钟》《躲猫猫》等。

曾两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三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两届《儿童文学》作家擂台赛金奖,第二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第三届蒋风儿童文学奖青年作家奖,首届“中文原创YA文学奖”年度大奖,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儿童文学》创刊60周年荣誉作家,2024年获聘中国作协第二届全民阅读推广人,入围“中国好书”奖和京东文学奖等。多部作品被翻译至海外出版。

受邀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作协等中央级单位邀请的科研、研讨及文化活动二十多场次,如2015年参加中宣部在京西宾馆主办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2017年文化部主办的“文化援疆”活动、2019年中国作协国际写作计划、2023年中国作协“吉林文学周”等活动,并于2024年获聘中国作协第二届全民阅读推广人。2023年7月28日,湖北省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在2023年8月21日武汉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挂职2年)。数十年来一直坚持走进校园,去到边疆及偏远地区支教和讲学,至今仍是新疆186团国门中学、西藏山南市实验中学、云南香格里拉民族小学的驻校作家,常年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公益讲学,去到云南、新疆、江西、酒泉、福建、四川、湖北等数百所中小学进行公益讲学和支教。

论文:
研究项目:

1.主持,2021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项目,立项时间,2021,结项时间,2022.

2.主持,武汉文学馆展陈方案:视界和世界——武汉儿童文学创作专题展,立项时间,2023,结项时间,2024.

3.主持,2021年度湖北省儿童文学年度综述,立项时间,2021,结项时间,2022.

4.主持,2022年度湖北省儿童文学年度综述,立项时间,2022,结项时间,2023.

5.主持,2023年度湖北省儿童文学年度综述,立项时间,2023,结项时间,2024.

6.主持,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时间,2019,结项时间,2020.

7.主持,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申报项目,立项时间,2022,结项时间,2023.


获奖情况:

1. 独立编剧导演的纪录片《音乐之路》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第七届全国电视节目“金童奖”(国家级政府奖),2006年度金鹰奖纪录片奖,并入围第二十七届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电视节纪录片单元;编剧的电影《天爱》获得2009年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特拉维索主办的CJ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参与编剧的《班旗升起来》获国家广电总局第24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2. 国家级奖项,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17年,排序1;

3. 国家级奖项,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21年,排序1;

4. 国际奖项,第26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14年,排序1;

5. 国际奖项,第29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17年,排序1;

6. 国际奖项,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2021年,排序1;

7. 国家级奖项,中国好书奖,2021年,排序1;

8. 湖北省政府奖,第十二届屈原文艺奖,2024年,排序1;

9. 湖北省政府奖,第八届湖北文学奖,2023年,排序1;

10. 省级奖项,主讲课程《儿童文学创意写作》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排序1;

11. 教育部奖项,长篇小说《逐光的孩子》入选2021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名单,2021年,排序1;

12. 浙江省政府奖,第三届蒋风文学奖青年作家奖并获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23年,排序1;

13. 部级奖,中宣部“2022年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2022年,排序1;

14. 校级奖,第三届教书育人奖,2024年


代表性学术成果:

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外儿童文学研究》《长江文艺评论丛刊》《新民晚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长江丛刊》(评论版)《荆楚论丛》等发表论文、评论、创作谈、对谈五十余篇,理论著作有《当代湖北儿童文学研究》(第二作者);《童年的天真与感伤》(独著)。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