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讲座新闻】张志安:短视频业态洞察与实践创新

时间:2022-04-30浏览:933

(学生记者 张婧妍)4月29日下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八《短视频业态洞察与实践创新》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方式开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委员会会长张志安受邀成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新闻学院副院长余秀才担任学术主持,新闻学院部分师生到会听讲。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张志安强调,在一个“无视频不传播”的传播新时代,新闻人要从内容场景与社交场景中的短视频差异以及媒体融合角度分析媒体账号运作方式,从而加强新闻媒体内容的生产能力。

讲座伊始,张志安从宏观角度分析短视频目前的发展现状:增长趋势迅猛、用户需求多元。除了满足娱乐需求与消磨空闲时间,人们还通过短视频了解政府信息、增加社交生活内容。由此,短视频内容的创作也从单纯的娱乐休闲拓展到更多的领域。视频+的兴起带动了视频和知识、艺术等内容结合的创作,进一步开辟短视频更丰富的使用价值。

张志安详细分析官方媒体短视频平台爆火的作品,认为具有流量价值和宣传作用的短视频,大多与社会突发事件、国计民生消息和国际局面变化有关。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得目前的短视频领域形成主流媒体客户端和商业媒体客户端相互补充的形势。然而,短视频传播也需注意误受其害,二次传播、假新闻、舆论极化等现象都可能会违背传播本意和目的,带来消极影响。随后,他比较了抖音、快手等以算法机制为主的平台和微信视频号等以社交推荐机制为主的平台之间运行逻辑的差异。抖音、快手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视频剪辑大众化、兴趣内容算法推荐和技术发展更新囊括更多用户这三个方面。因此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满足用户自我展示的需求、碎片化及时的视听需求以及社会交往和连接的需求,掌握焦虑的情感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交场景中的平台,例如微信视频号,最重要的则是掌握其“社交推荐平台”的本质,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以创意为主要驱动,加强情感渲染的同时围绕社会痛点从微观角度放大生活细节。

讲座临近尾声,张志安总结道,短视频一定要注意情感调动、鲜活的内容表达与价值边界的拓展。最后,他呼吁每一位新闻学子学会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强化无视频不传播、无平台不触达、无情感不共鸣的思维,加强对新兴科技的了解,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型传播人才。

(编辑:王嘉琦)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