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闻】张昌旭谈纪录片的创作与内涵表达

时间:2019-12-02浏览:692

(通讯员 赵浩瑞)1128日下午,由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主办的“纪录片创作与内涵表达——以纪录片《本色》创作为例”的讲座在文波楼208教室开展。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张昌旭博士担任此次主讲嘉宾,新闻学院新闻系教授石永军作为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带领新闻学子了解纪录片《本色》创作的方方面面。

张昌旭

张昌旭用创作《本色》纪录片的亲身经历切入,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两大板块:纪录片的创作与纪录片的内涵表达。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张昌旭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沿革开场,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视野中传播中国价值,就要深刻把握故事讲述和国际表达之间的关系,要兼顾主观表达与客观表现的和谐统一。紧接着,张昌旭谈到题材和故事对于纪录片基础的建构。如何鉴别题材是否可以进行拍摄,要考虑到其关系到的圈层有多大,意义层面是不是重大题材,经历是否新奇绝特,发掘和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符合主流。判断故事是否过硬,要看故事过程是否曲折,结局是否有足够信息量以解惑,人物在人生关键处的选择与决定等。

此外,张昌旭还讲述了在《本色》实际拍摄时遇到的困难。在正式拍摄时,九十五岁高龄的张富清老人因病入院,上级规定不得采访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张昌旭带领拍摄团队选择蹲守,扩宽外围拍摄空间,获得了张富清老人原部队政委的珍贵材料。拍摄团队用真诚打动了张富清老人的家人,最终获得了其家人安排的30分钟独家采访。张昌旭借此经历阐释了纪录片创作的目的,一是要用真实的故事还原人物原貌,二是在原貌基础上适度再造,达到精神的升华与流淌。

讲座现场

关于纪录片的内涵表达,张昌旭博士借用“气”的概念,指出纪录片要达到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气场强大、大气流畅的境界,要从镜头拍摄的构图、故事设计的起承转合、引导观众的情绪、音乐旋律、全片节奏等角度全面考量。

随后,石永军对讲座进行总结简评。他再次提醒同学们,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暖心人、耐心人,不要忘记真诚的力量。

石永军总结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向张昌旭博士提出问题:“如何取得采访对象信任与重视?”、“前期准备的经验和技巧”等。张昌旭博士一一耐心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互动提问


(编辑:廖少康)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