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闻】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劳再鸣讲述中国诗词吟唱

时间:2015-10-31浏览:188

    (学生记者 郑惠原 蔡琳红)“诗词吟诵需要传承,需要创新发展,就要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飞翔……”10月29日晚上7点,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在文澜楼110教室举行了主题为“中国诗词吟唱”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是中华吟诵学会专家组成员劳再鸣教授。中文系主任姜金元,中文系老师舒辉波、朱浩,劳再鸣的学生汪伊林和一些诗词吟唱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讲座。

劳再鸣讲述中国诗词吟唱

    劳再鸣向同学们介绍道:“吟诵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歌唱,它是将古典诗词语言固有的音乐性,加以夸张和艺术化,用美的旋律和节奏,准确地揭示诗词的思想情感内涵。”劳再鸣通过用普通话和湖南话吟唱同一首诗——李商隐的《无题》,从而揭示了不同语言的音乐性。劳再鸣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了诗词的吟诵,它实际上是诗词音乐的进一步延展,其表演性更强,情感更能够凸显出来。无论是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的配曲,都有着强烈的音乐美。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理解领悟后,融入自身特点,吟诵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汪伊林现场古筝弹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曲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缠绵,劳再鸣用深情的吟诵为我们重现了南唐后主李煜国破家亡后的悲怆心境。八十岁高龄的他,声音仍然铿锵有力,语调激昂,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吟唱的魅力,无不为这声情并茂的吟唱所折服。

    随后,汪伊林以古筝伴乐,现场观众一起学习了《虞美人》的吟唱。古典乐器与古诗词的结合将诗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听着沉缓、优美的琴声,吟诵着意蕴深厚的古诗词,现场的观众再一次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然而,人们在现代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诗词吟诵的传承,诗词吟诵这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我们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我们必须先理解、消化、传承好已有的文化。”姜金元意味深长地告诫同学们。

劳再鸣与观众讨论

    以往诗词吟诵是一种风雅之事,然而如今吟诵却成了一门绝学。现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而且大多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濒危的困境。劳再鸣希望当代的大学生能够传承好这一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编辑:蒋思铭)

版权所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