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年新闻学专业辅修双学位招生简章

发布者:姚健发布时间:2016-11-23浏览次数:4061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学院现下设新闻传播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学校重点学科。设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文化传播研究所、涉法文学研究所、中日韩动漫研究中心、戏剧影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正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主持了1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了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文化产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了动画方向。学院以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通融性、开放式”为办学特色。

学院重视广泛领域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师生到海外教育机构访学深造。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学生主要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和教学基地实习。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东方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一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几年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4%以上。

面向未来,学院将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具体落实“崇实求真、博文广艺”的院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是国内财经政法高校中最早的传媒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4年9月,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实验室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现已建有报刊编辑实验室、广播编辑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拉片实验室、虚拟演播厅等7个功能实验室,总投资近600万元。2006年我院实验中心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我院新增艺术系,随之开始艺术实验室的全面建设工作,共投资约700万元,建成艺术类功能实验室共8个。2012年,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获得教育部拨付的实验室建设经费200万元。   

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在培养学生新闻采编实践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同类高校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新闻传播和动漫设计人才,本中心将通过进一步加强新闻采、编、播能力及动漫设计与动漫游戏制作开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开放共享的高水平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


新闻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201610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务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新闻媒体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信息传播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史论、新闻采、写、编以及新闻策划、电视新闻等方面的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辅修本专业要求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新闻传播基本原理,了解新闻传播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和动态,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基本新闻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传播工具。

4、掌握经济新闻或法制新闻的采写规律,适应在专业新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编辑的要求。

二、培养对象

主修专业课程成绩良好、已修课程成绩均分需达85分以上,且不得有不及格课程和受处分情况;自学能力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年级学生。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

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在大学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报名,第四——第八学期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周末或节假日上课。

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

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

五、学位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要求

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史;专业课包括: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制作、经济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法、广告学。

七、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

1.实训:学完专业课后,于第7学期在我院“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完成“新闻采写编审实训课程和“广电编辑与制作实训”课程。

2.毕业论文:5学分,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完成。

八、教学计划安排表与相关说明

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

文学学位(新闻学专业)计划表

序号

学时/学分

时间

备注

1

新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

48 / 3

二下

  

2

大众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48 / 3

二下

  

3

中外新闻史*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48/ 3

二下

  

4

中外文学经典导读*

Guide to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classic

48 / 3

二下

  

5

新闻采访学*Journalism Interviewing

48 / 3

三上

  

6

新闻写作学*News Writing

48 / 3

三上

  

7

新闻编辑学*News Editing

48 / 3

三上

  

8

新闻评论学*Editorial Writing

48 / 3

三上

  

9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Network transmis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2 /2

三下

  

10

经济新闻报道Economics News Reporting

32/2

三下

  

11

法制新闻报道Judical News Reporting

32 /2

三下

  

12

新闻摄影Journalism Photographing

32 / 2

三下

  

13

电视摄像TV camera

32 / 2

三下

  

14

电视编辑与制作TV editing and productio

32/2

三下

  

15

新闻传播法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Law

32 / 2

四上

  

16

广告学Advertising

48 / 3

四上

  

17

广电编辑与制作实训TV editing and production training

32/ 2

四上

  

18

新闻采写编审实训News writing and editing training

32/ 2

四上

  

19

毕业论文Graduation Thesis

5 / 5

四下

或四上寒假

 720+5/ 50

说明:1.“*”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

  

九、师资介绍

1、胡德才,男,1962年生,湖北监利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教授。系中国喜剧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理事、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影视与戏剧评论》主编。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主要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戏剧艺术原理》、《中外文学经典导读》、《影视传播专题研究》等。出版有《中国现代喜剧文学史》、《喜剧论稿》、《阅读经典》、《三峡文学史》等著作。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社会科学战线》、《戏剧》、《新闻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文艺争鸣》、《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外国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新华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论文奖第二名和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曾赴美国、加拿大、荷兰、马来西亚、文莱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华文文学和戏剧影视传播。

2、李道荣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兼任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学会理事,武汉市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应用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从事文学评论、写作学、新闻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4部:《经济新闻报道研究》《中国古代写作学概论》《说话的艺术》《中国写作学发展概论》;主编教材《现代经济应用写作》等4部。在《文学评论》《文艺报》《文艺理论家》《武汉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新闻大学》《当代传播》《北京社会科学》《媒介观察》《名作欣赏》《新加坡文艺》《写作》等多种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在经济新闻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成果,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一项,2010年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3、吴玉兰女,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新闻写作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经济新闻报道》等专业课程;1995 年获中南财经大学首届教学优秀奖。2009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教学一等奖,出版《经济新闻报道》《中国财经媒体发展研究》《新闻报道专题研究》专著3部,主编《媒介素养14讲》《新闻采访》等教材,参编著作和教材有《优秀经济新闻赏析》《电视新闻报道学》和《节目主持概论》等6部;已在《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期刊发表论文 70余篇;主持完成了如《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研究》、《新闻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等校级课题,以及省教学课题《<经济新闻报道>创新教学体系研究》。在财经新闻与财经媒体研究方面成果突出,2010年获得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一项,2011年荣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4、高海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6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至1999年6月在中国石油报社工作。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从2002年7月讲授《大众传播学》等课程。已发表《公共舆论与舆论学研究的转向》《哈贝马斯舆论学说述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立法的政策限制》等论文若干篇,参编《当代传播学》《现代新闻传播学》《公共舆论学》等书。在新闻学专业权威期刊《国际新闻界》上发表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多篇。

5、刘兰珍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新闻业务、外国新闻史以及跨文化传播理论。2001-2002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德国萨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讲《新闻采访学》《外国新闻史》等专业主干课程;在《武汉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关于传播理论本土化的思考》《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多元语言多元文化中的广告传播》等多篇论文

6、范龙:副教授,博士,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传播理论、媒介文化、教育传播。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获新闻学硕士,2007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国际交换生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青年教师暑期研习班学员,主讲《舆论学》、《传播学原著选读》、《马列新闻论著选读》等专业课程。

7、余秀才:副教授,传播学博士,新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江日报新媒体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研究,网络舆论和影视传播。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新闻传播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有《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主持国家社科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8、喻平阶湖北潜江市人,1965年生。新闻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今,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中国新闻史》、《媒介经营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传播》等课程。公开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相关著作或教材9部,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主要科研方向: 新闻传播史、中国文化与传播等。

9、夏雨:男,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法制新闻传播,讲授《法制新闻报道研究》、《新闻传播法》等专业主干课程。

10、徐锐:女,副教授,广播电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014年获得武汉市第十四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出版专著《多元文化图景与电视话语选择》一部,在《中国电视》、《中国出版》、《编辑之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项目两项。

11、张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国特里尔大学传媒学博士。曾任职媒体记者六年,现为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家组成员。出版专著一部,翻译著作一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 公共领域、跨文化传播、中外新闻史。

十、报名流程

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同学11月16日-20日登录我校教务部辅修管理网:http://202.114.224.15/znfxgl/index.html(学生网上报名时间:11月16日9:0011月20日17:00)

网上报名→下载填写“校内生”纸质申请表→申请表经主修学院审核→申请表交辅修学院审核→缴费→凭缴费收据到辅修学院办理注册报到→通过班级群了解课表信息并自备教材

B、十校联合办学的外校同学于11月16日-20日登录十校联合办学信息网站:http://uts.tinyin.net/(具体报名时间以各学校教务部通知时间为准)

网上报名→下载填写“校生”纸质申请表→申请表经主修学院审核→申请表交主修学校教务处→由主修学校教务处通知办理缴费及注册手续→通过班级群了解课表信息并自备教材

C、校联合办学的外校同学于11月16日-20日登录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网址为:http://ut7.ccnu.edu.cn/具体报名时间以各学校教务部通知时间为准)。

网上报名→下载填写“校生”纸质申请表→申请表经主修学院审核→申请表交主修学校教务处→由主修学校教务处通知办理缴费及注册手续→通过班级群了解课表信息并自备教材

十一、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辅修招生咨询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文波楼四楼431室

联系电话:88385067    

人:老师胡老师